姓宇文的名人-姓名学
来源:妙佳算运网 更新 :2024-11-02 19:26 查看 :8200
宇文姓(拼音:yǔwénxìng)在"百家姓"中排名第433位。 2007年,该姓氏人口在全国排在第300名之外。
一些名人命名为宇文历史
宇文护
北朝、北魏时期的将领。 祖籍吴川(今内蒙古)。 鲜卑部族,宇文太夫。 魏明帝统治时期,六汉巴陵起义失败,他集兵攻杀六汉巴陵部将领韦克固。 迁往中山。 后来率部转战秀丽军,却被魏军击败,战死。 北周追奉希玛德皇帝。
宇文驰
(489-546),北朝、西魏时期将军。 字承靖,宇文泰氏世子。 他很谨慎,所以很少刻苦学习。 当他开始工作时,他受到朝廷的邀请,在皇宫中担任监察官和安东将军。 上宣武帝之女阳平公主,拜太子妃为统帅。 自孝武帝西入关,封为国公。 西魏文帝四年(538年)拜尚书。 六年了,一事无成。 不久,除了将军、督抚,他们也到了汾州。 八年,为医,名紫光禄,转随州。 十年,拜太子少保。 他于十二年十月去世。
宇文献和
(498-554),北朝、西魏时期将领。 他善于读书,骑马时能左右射击。 邵锡爵与魏孝武帝关系密切,魏孝武帝任命他为内阁总理大臣。 他们同意西征宇文泰,保护关中皇帝。 于文泰被任命为大帐总督。 后马车仪式与第三师相同,由休闲骑兵担任。 魏功帝在位元年驾崩。
宇文泰
(505-556),北魏、西魏时期将领。 字黑塔,吴川代郡(今内蒙古吴川西)人,鲜卑族。 年轻时随父亲参加鲜北起义,后投奔北魏尔朱荣,参与镇压叛乱,被封为武威将军、正熙将军。 北魏分裂后,任西魏太史、诸国将军。 他管理军队很有远见,善于利用时间。 西魏大同三年(537年)正月,以直务郎中于文深为副将,率精兵近万,潜出孝关(陕西古同关南),不料大败东魏将军窦台军,俘获万余人。人们。 十月,沙原之战,他派将领前去侦察,然后从容设伏,大获全胜,俘获了东魏高欢军七万余人,并释放了她所留的士兵,只剩下两万。 在东魏与西魏的战争中,他指挥了数十场战斗,取得了多次胜利,为北周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。 他实行"均田制",使西魏经济得以发展,国力逐渐增强。 在此基础上,创建了"府军制",建立了诸国、将军、开府等层级领导体制,扩大了军队来源,加强了朝廷对军队的控制。 这一军事制度被后人沿用了近两百年,在中国古代军事制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。 北周建立后,他被提升为文帝。
宇文道
(511-554),北朝西魏将军。 字菩萨号号子。 继宇文泰入关中之后,西魏文帝首先成为领军大将,统领皇军。 与高欢打架。 永远留在后面。 大同四年(538年),出任化州刺史。 泰军在洛阳大败,赵庆缺、于福德等人乘机占领长安、咸阳。 率领大军从华州攻克咸阳,并随太和师收复长安。 后出守陇右,卒于上桂,谥萧。
于文深
(?-568),北朝北周大臣。 Nugan这个词是弟弟。 他开始担任秘书。 善读军事书籍,有谋略。 于文泰被任命为总理府首席秘书。 制定了泰东夺取斗台、拿下弘农、沙园的作战策略。 被封为长乐郡侯。 保定初,周武帝被封为京兆尹,调任会中官。 他执政严格,抑制右翼,为人所诟病。
宇文护
(约515-572),北朝、北周时期的权臣。 吴川(今内蒙古吴川西)人。 于文泰的侄子。 早年跟随于文泰征战,在与东魏的战争中屡立战功。梁朝征江陵时,又与于近南并肩作战。 西魏恭帝三年(556年),宇文泰去世,弟子尚幼,命宇文护主持国家大事。 他认为宇文泰的继承人宇文觉年幼体弱,想利用宇文泰的权力和影响力尽快夺取政权,于是强迫西魏恭帝将皇位让给周。 次年,宇文觉称周王,建立北周。 胡升为大司马,封为晋国公。昔日与宇文泰共事的将领赵贵、独孤信,对宇文护不满。宇文觉也不满他的垄断,想杀掉赵贵,但没有成功,反而先发制人,杀掉了赵贵。 独孤信自杀。 宇文觉被废黜而死。 宇文护升任大冢宰相(当时的宰相),拥护宇文泰的另一个儿子宇文毓(周明皇帝)。 明帝好学多才多艺,为宇文护所畏惧,武成二年(560年)被宇文护毒死,立宇文泰的第四子宇文邕(周武帝),但实权仍由宇文护掌握。 胡虽然心地善良,不顾大局,却拥有非人的长期专权,没有军事谋略,两次与齐国交锋,都被他打败了。 士人贪残,官僚纵容,败坏朝政。 建德元年(572年),宇文邕和他的弟弟魏王宇文治计划杀掉宇文会。
宇文神驹
(531-578),北朝、北周将军。 祖籍吴川,代郡(今内蒙古)。 鲜卑人。 周文帝是宇文泰氏的儿子。 我父献和为魏朝大夫,是孝武帝入关之计。 然后他进入了海关。 神动始于周明帝初期,在家中为侍郎。 明帝重视文学,其作品文雅优美,常常吸引追随者。 周武帝在保定期间,先后担任车骑将军、邑将军、统三司等职。 建德元年,任京兆尹,三年,进雄州刺史。 周武帝灭齐齐,为并州刺史。 宣政元年(578年),周武帝死,幽州陆长其、祖英伯等起兵反抗周朝,陆思道也介入。 神宗率兵平乱,见四道,命布布止罪。 他还打败了越王宇文胜的突厥人,打败了季胡。 老师回来后,对王贵和宇文孝伯说,宣帝不如武帝,因功高,宣帝命人毒死他,死在马邑。 宇文神祇在历史上被誉为"经史博大,禁果章章"。
呜文于
(534-560),北周皇帝。 小人物到处都是。 鲜卑人。 宇文太叔的长子。 西魏大同十四年(548年),封宁都公。 北周建立后,任诸国、蕲州刺史。 公元557年,宇文护立他为天王,掌管朝政。 559年,宇文护复辟,自立为帝,改元为武城。 仍在宇文护的控制之下。 武成二年(560年)四月,被宇文护毒死。 葬于昭陵。 谥号为明皇,庙号为世宗。 这里的名字叫吴城。
宇文觉
(542-557),北朝、北周的建立者。 昵称是曹洛妮。 鲜卑人。 代郡乌川(今内蒙古)人,西魏权臣宇文泰三子。 初封略阳郡公。 西魏恭帝三年(556年)三月,被封为安定太子。 十月,宇文泰去世,宇文觉继承爵位,任太师、大冢宰相,并被封为周公。 次年正月,在堂弟宇文护的支持下,自称西魏天王,国号周,定都长安(今陕西西安),史称北周。 即位后,不满宇文护的专制权力,与司空李贽等人合谋杀害他,事件败露,公元557年十月,被宇文护废为略阳公,一个月后被杀。 葬于荆陵。 周武帝统治时期,谥号孝敏帝。
于文丘
北朝、北周时期的将领。 字勒仁,吴川(今内蒙古)人。 勇敢而勇敢。 几次征战,立下许多战功,被封为南安侯。 后来,他成为了独孤信的总督,并把信函给了梁氏。 当他回来时,他将被晋升为公爵。 从傅弘农起,破沙园,战河桥,皆有功,迁南钦州刺史、骠骑将军、开府伊统三司。 秋每行战阵,必先行先,故上下同心,战无不胜。 后任锦州刺史兼将军。
宇文邕
(543-578),北周皇帝。 这个小人物是尼洛图。 鲜卑人。 吴川(今内蒙古吴川西)人。 宇文泰的第四子。 武成二年(560年),权臣宇文护毒害明帝宇文毓,宇文邕即位大司空、鲁公。 仍主管政府事务。 建德元年(572年),宇文邕杀了宇文焕,开始亲自处理朝政。 宇文邕过着俭朴的生活,凡事都希望超越古人。他烧毁了宇文焕和北齐建造的所有过于华丽的宫殿。和瓦沙人虽然不仁慈,但果断勤奋。 四年,他与齐王宇文显等人谋划,再征求意见,决定攻打钱国,亲自率军围攻金庸城(今河南洛阳),因病归军。 次年,率大军进攻干达,分兵攻占平阳(今山西临汾)。 围攻晋阳(今山西太原西南)时,军军惨败,他才幸免于难。 后来,他遵循宇文信"死而存、败中胜"的建议,终于攻克了晋阳。 六年,入邺,灭北齐。 齐国境内,有被北魏俘获的河西杂户,曾为天下奴隶。周边地区,有东魏及南朝梁江陵俘获的良人,非奴隶,免为良人。 建德二年,宇文邕定三教顺序,儒为上,道为次,佛为末。 次年,佛教、道教被取缔,沙门、道士被勒令还俗。历史上毁掉佛教的三大武术之一。 突厥强大,南有北钱、北周。 宇文邕娶了突厥公主石皇后。齐朝灭亡后,于宣政元年(578年)率军分五路伐突厥,但未完成征战就去世了。 谥号武帝。
宇文贵
(?-576),北朝、北周将军。 字永贵,原昌黎(今河北)人,后迁夏州(今陕西横山县西)。 他骑射出色,具有一般天赋。 魏正光末年,六汉败,夏州陵被围,应城太守守城,桂桂为军主。 后因战功被尔朱荣封为格荣侯。 在大一统时期,他屡立战功,晋升将军。 周孝敏帝即位,继位为诸国,封徐公,任宰相、太保。 天和中遣使出使突厥,返回张掖而死。
宇文孝伯
(543-578),北朝北周大臣。 字号扈三、慎子。 邵氏由余文泰抚养长大。 他们与武帝同年出生,是同学,彼此很熟。 雍即位,以共读书为名,左右左右,以联络内外,杀宇文护。 任左宫正政,辅佐云太子。 当皇帝离开首都时,他被命令留下来。 皇帝的将领们手牵着手,对未来的事情充满信心,立即被任命为禁军总管。 入京守卫。 宣帝初年,为小冢大夫,大谈朝政利弊,不肯辅佐皇帝杀齐王贤,被判死刑。 后来杨健说:如果萧伯伯在的话,我就没有机会了。
于文显
(544-578),北周太子。 名陂合图,宇文泰第五子,周武帝宇文邕之弟。 对性敏感且有分寸。 绍、庸二人受《诗》、《传》,概括其奥秘,得其指点。 魏公元年(554年),封安城公。 北周孝敏帝即位,拜骠骑将军、开府伊通。 明帝即位,被封为将军。 武成初,罢益州刺史,封齐公。 先氏十六岁,精于符绥,注重政治才能,登上诸国王位。 武帝在保定时,曾回京拜见永州牧师。 天和三年(568年),冼被任命为大司马,掌孝中司马,永州牧事仍如故。 第七年,宇文虎被杀,以贤被任命为大冢宰相。 建德三年,升任为王。
宇文治
北朝、北周氏族。 字号斗洛图,与勇同母兄弟。 周初,被封为威安公,隶于宇文护。 武帝在天河中与陈军作战,大败,被罢官。 然后派来保护者并帮助勇杀死保护者。 他请求成为大司马,但皇帝不同意。 建德三年(574年)即位。 同年,皇帝入云阳宫,起兵长安,攻打宫城。 战败后逃往荆州,被俘,免于成为庶人,被囚禁于异宫。 不久之后他就被杀了。
于文健
(?-578),北朝北周氏人。 字号侯有图、宇文太子。 明武帝初,封谯公。 天和武帝年间,拜大将军,迁朱国,任益州刺史。 建德三年(574年)即位。 第五年,东征永固城,撤军。 第六年,拜大冢宰。 宣政元年(578年)二月卒。
于文达
(?-580),北周宗室成员。 人物是杜金图,宇文太子。 天生决定,擅长骑射。 明武帝初年,被封为国公。 武帝天和元年(566年),拜将军。 建德初,即位诸国,进为荆州刺史。 三年(574),他即位。 出任益州总经理。 宣帝即位,登基为上柱国。 景帝象元元年(579年),拜大佑弼。 第二年,被隋文帝杨坚所杀。
宇文昭
(?-580),北周族人、学者。 道鲁图这个词。 祖籍吴川,代郡(今内蒙古)。 鲜卑人。 宇文太子。 他年少聪慧,博览群书,精于文学,习于新体,言语多轻雅。 魏公三年(556年),封正平郡公。 周明武成初(559年)封赵公。 建德元年(572年),被封为王。 李冠柱国香洲、大司空、大司徒等总经理 宣政年间(578年)拜见太师。 景帝即位,隋文帝杨坚辅佐朝政,宇文昭、越王宇文胜等密谋杀他,被隋文帝所杀。 《周书》记文集十卷,《隋经记志》记八卷,现已佚。
宇文夔
(yōu)(?-580),北周族人、学者。 尔古图这个词。 祖籍吴川,代郡(今内蒙古)。 鲜卑人。 于文泰之子。 不擅经史,但善于通达文学。 周明武成初(559年)封滕公。 天和末(571年),武帝拜大将军。 建德初(572年),即位诸国,建德三年(574年),登基为滕王。 宣政元年(578年),为上珠国。 景帝二年,被杨坚所杀。 《周书》原传称"夔文,颇为世间"。 《随书·经济志》收《腾剑王记》八卷。 今天丢失了。 《威远诗》一诗,见于鲁钦编撰的《楚学集》卷六《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》。 另外,《于心文集》是奎先生编着的,他还撰写了《于心文集序》,载于本期《于开复文集》。
宇文甫
北朝、北周时期的将军。 祖籍河南洛阳(今河南省)。 孝文帝太和初期,为榆林将军,战功无数。 魏迁都洛阳时,傅奉命在黄河以北近千里处规划牧场,饲养杂畜。 攻打高彻,大败,被贬。 宣武帝即位,率军南征,立下赫赫战功。 历任河南颍州刺史、太仆卿、怀朔镇将军。 他死在镇上,谥号镇慧。
宇文恽
(559-580),北周皇帝。 我的名字叫钱波。 鲜卑人。 勇长子。 勇认为自己不能承担重任,对他严格要求,像对待法庭上的一群大臣一样对待他,如果他犯了任何错误,就用棍子惩罚他。 他即位后,颁布严厉的法令,任用北齐的官员。 他杀了钱献王,并命左右官员严密监视他们的言行。 法律严明,刑罚严厉,大臣威名赫赫。 次年,拥立子衍为皇帝,自号天元帝。 大型建筑项目和肆意的声音和色彩。 国家法规和制度发生了变化。 大象时期的第二年,杨坚被任命为扬州总经理。 事情还没办完,他便将简召至皇宫。 他死了,谥号宣帝。
于文赞
(?-580),北周宗室成员。 字谦益,武帝宇文邕之子,初封汉公。 建德三年(574年),进士。王子是国王,仍然是国家的栋梁。 景帝襄王二年(580年),杨坚辅佐朝政,为顺时势,前去谒上柱国丞相尤。 表面上有尊重,但实际上没有权威。 后来他成为了大师。 很快,他就被剑杀死了。
宇文治
(?-580),北周太子。 子谦信是武帝宇文邕的儿子,最早被封为秦国公。 武帝三年(574年)即位。 景帝二年(580年)五月,入上柱国。 六月,他搬到了大冢。 八月,携带正确的号码。 很快,他就被杨戬杀死了。
宇文升
(?-580),北周太子。 这个人物代表了很久,宇文太子。 明武帝初年,被封为越国公。 武帝即位,在天河称王。 四年(569年),大军攻齐,盛为齐军大将军。 并州被平,升为诸国。 从平野拜见香州总管。 宣政元年(578年),出任大冢宰相。 景帝襄元年(579)迁迁邑,调太保。 同年他离开了这个国家。 第二年,他到了京城。 秋天,被隋文帝杨坚所杀。
于文信
(523-586),隋朝将军。 京兆(今陕西西安市)人,祖籍朔方(今内蒙古乌审旗南白城子),字仲乐。 他年轻时就精通骑射,胸怀大度,胸怀大志,号称胜过韩信、白起、卫青、霍去病等名将。 北周时期韦孝宽保卫玉壁,北齐武帝攻打晋阳,都曾立过功勋。 周末,高军和韦孝宽击败了尉迟炯达,取得了武将中的伟大胜利。 英国公爵登场。 入隋后,因被忌为救将,遂与梁士岩等人起兵,事败后被杀。
宇文禅
(573-581),北周皇帝。 我的真名是严。 鲜卑人。 宣帝长子。 大成元年(579年),被封为潞王,不久成为太子。 同年二月,7岁的他被父亲泽尼即位。 改变元象。 外戚杨坚执掌朝政,恢复佛道,屠杀周氏宗室。 大定元年(581年)二月,被迫定居阳间,被封为桀公,北周灭亡。 同年五月他被杀。 葬于恭陵。 他的谥号是景帝。
宇文庆
隋将军,字神庆,出生于吴川(今内蒙古)。后世洛阳人,鲜卑部族,宇文氏之子。 周初,在东莞读书,涉足经史。 后来他入伍参军,并因功被授予总司令称号。 回到武帝后,四处征战,筑高墙,征并郡,迁都新都,功绩在诸将中名列前茅,因此升为大将军,封汝南郡公。 入隋后,拜将军左无为,入主上诸国,任凉州刺史。 后来返回首都并病逝于家中。
于文凯
(555-612),隋代建筑师。 字安乐,朔方夏州(今陕西靖边)人。 出身名门望族,三岁时被封为双泉船,七岁时晋升安平郡公。 多才多艺,聪明才智,建筑学知识渊博。 历任祖庙建设副监修、新都建设副监修、校检总监、仁寿宫总监、总少监、东都建设副监、总技师、工部尚书。 宇文凯最伟大的功绩是主持了长安城和洛阳城的规划和建设。 长安城建(原名大兴城(唐代改称长安)雄伟、规模宏大。 开皇二年(582年)六月动工,次年三月竣工。 整个城市分为王城、皇城、外城三部分。王城北面有一座广阔的禁园。 分区设计非常科学,有宫殿、政府办公、住宅、商业等不同区域。 市内街道宽阔、笔直、均匀,共有南北向街道11条,东西向街道14条,形成便捷的交通网络。 该市水资源丰富,有龙首运河、清明运河和永安运河。 运河通航、排水方便,蜿蜒曲折,汇入许多池塘,成为美丽的风景区。 大业元年(605年),宇文恺主持规划建设另一座大城市洛阳城,其设计与长安城基本一致,只是形状不完全对称,宫殿比长安城更为宏伟。 余文凯擅长城市规划设计,对大型宫殿建筑技术有独特的研究。 炀帝年间所建的"大帐",下可坐千人;所建的"观风行殿",可随意聚散,殿内可容数百侍卫。 风格。 余文凯在城市规划建设和宫殿建筑技术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,堪称一代建筑大师,为中国建筑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。 着有《东渡图注》20卷、《问题解释》一卷、《明堂图论》二卷等,现已佚。
宇文述
(?-616),隋朝将军。 字伯通,代郡吴川(今内蒙古吴川南)人,出身鲜卑贵族。 北周时期,以武功祭祀诸国,封为公。 隋初,拜有为将军,平城之战时,任大将军,率军三万,从六合渡江。 当时,晋王杨光在扬州,欲拉拢叔,于是奏请文帝任命叔叔为寿州刺史。 杨光与舒密谋夺取太子之位,杨光建议杨光贿赂朝相杨素等人。 于是叔与苏密谋立杨光为太子。 炀帝即位后,宇文述参与朝政,对苏威同样重视。 皇帝封叔书为左卫将军,封徐公,掌管军务。 后来,他从炀帝前往榆林,向西进攻吐谷浑。 第二年,随炀帝西行,登上雁支山,西域诸国都来朝廷。 宇文述善于祭祀,深得杨帝宠爱,言听计从,在朝堂上有压倒性的势力,不受其他人的宠爱。 但他生性贪婪,接受各方馈赠无数,积攒金银财宝,子孙仆婢数千,挥霍无度。 大业八年(612年),炀帝出使高句丽,与宇文述率军渡过鸭绿江,称以小胜而嚣张,用高句丽兵计诱兵,兵至平壤,遭高句丽军伏击,大败。 35万隋军中只有2700人逃回辽东。 炀帝大怒,命他为民服务。 次年,他再次被派去征服高句丽。 杨玄感反隋,隋炀帝还军,命他攻打玄感,击败他。 十二年,宇文述劝炀帝巡视江都。 不久,舒再在江都病重。 树子花间和知己曾被判有罪,临终前恳求杨帝照顾两个儿子。 炀帝立华吉为右屯卫将军,知吉为少太监将军。
于文化及
(?-619),隋末军队领袖。 祖籍吴川,代郡(今内蒙古吴川西)。 隋将军宇文述之子。 杨广为太子时,统领朝廷军队,很受人爱戴。 隋炀帝即位后,被封为侍中少卿,收为弟子,娶南阳公主。 大冶时期,叛乱不断,杨贵妃的禁军很多来自关中,他们不愿意在扬州久留,打算自行返回故土。 孝国将军吴本郎司马德堪等得知此事,于大业十四年(618年)纠集兵力数万,发动叛乱,推举贾为首领,缢炀帝,立秦王阳昊为帝。 华季自称丞相,率十万余军西回。 当时,东都大臣跟随董帝的继任者越王驻扎洛阳,聘瓦岗军首领李密为太尉,以利征伐。 双方在溧阳(今河南浚县北)交战,屡战屡败,北至魏县(今河北省大名县西南),军士屡次叛乱,又归李密。 华季自知必败,叹道:"生死存亡,何不当皇帝?"于是杨镐被毒杀,帝位于魏县,改国号为元天寿。 武德二年(619年),唐遣李神通攻打滑稽,滑稽东征聊城。 当时,窦建德已建立夏国,以平叛为名,攻打聊城,沉同引兵而去。 同年,简擒花间,押往相国(今河北邢台),两个儿子同时被处死,他所建立的政权也随之灭亡。
宇文师和
唐将军。 字人人,京兆长安人。 据他父亲说,他是隋朝右卫将军。 隋开皇末年(601年),被封为新城郡公。 他的妻子是皇帝的女儿南阳公主,担任过御车等各种职务。 其兄于文化吉杀炀帝,立蜀王,从化至溧阳。 此处与冯德乙翻唐,与尚仪齐名。 曾受宋金刚、王世充之功,于武德八年(625年)被任命为校尉、太子詹师。 太宗即位,拜中书令,巡学为凉州刺史。 后改任蒲州刺史,迁右侍卫将军。 宽政简政,勤政奉君。 使用宫殿监控士兵。 赠左卫将军、凉州刺史,谥宗,葬于昭陵。
宇文成都
宇文成都是小说《谈唐》、《忠贼传奇》、《兴唐传奇》中的人物,是宇文化及之子。 隋炀帝封他为天宝将军。 凤翅镀金兵器被誉为隋唐第二英雄,击败四平山三英雄。 曾在晋阳与李渊之子李元霸较量,败于李渊霸。 与瓦岗寨应使,有大凤翅镀金香,重三百二十斤,传为普化天尊九日应元雷神,熊为隋朝仇人,助其父夺天下,于扬州被李渊白所擒。 被杀。历史上,宇文化吉有两个儿子:宇文成鉴和宇文承志,宇文化吉同时被斗剑杀死。
宇文荣
(?-约730)。 唐臣,京兆万年(今陕西西安)人。开元初期,土地兼并严重,人口流失,税收受到影响。 开元十七年(729年),主持各地判官二十余人,清理顾客八十万余人,大量土地。 在此期间,宋璟被推荐为内阁总理大臣,裴耀庆为户部部长,徐景贤为工部部长。上任仅百日,就被罢官,贬为汝州刺史,迁兖州,途中去世。
宇文鼎
唐晨。 字周冲,河南(今河南洛阳)人。 御史宇文淼之子。 元和六年(811年),他在汉南结识了江淮使臣李公祚。 长清初,任佑收集文物,劝穆宗与李珏等戒酒淫乱。 礼仓部员外郎、左思员外郎、礼部员外郎。 大和三年(829年),出任吏部侍郎中丞。 他还担任司法部长。 第六年,他担任户部部长并担任支部委员。 后任化州刺史。 八年,因贪污被贬为巡州刺史。
于文治绍
(1029-1082),北宋学者。 字公南,汉州绵竹(今属四川)人。 通过科举考试,他成为温州曲水县令。 神宗即位后,议论政事,不肯报告,便接受了太子的承诺,做了小吏。 他自立于学问,志向不改,已退休十五年,常享经史、杜松子酒,学人称他为智先生。 司马光、范震等人有很高的声誉,有"位低者高,知识丰富而诚"的说法。 元丰五年卒。 着有《直指宇文公记》二十二卷,现已失传。
宇文述中
(?-1139),宋朝大臣。 字仲达,名仲离,成都华阳(今四川双流)人。 崇宁二年(1103年)中进士。 入仕后,历任中书学士、翰林学士。 宣和六年(1124年)升任尚书右丞。 后来他成为一名地方官员。 南宋初,闻蒲州被擒,金人称其忠义,将其释放,遂知铜川郡,号光禄大夫。 绍兴元年(1131年),辞官,弟宇文世忠主持朝务。 从他生前就一直如此,直到他去世。
于文绪中
(1079-1146),金辰。 字叔同,宇文翠忠之弟。 三十一岁时晋升进士,历任县令、知府、居士、中书士、学士。靖康元年(1126年),受钱枢任命为枢密院尚书。 在任期间,他首先坚决反对联金灭辽,并积极组织军民抵御来犯的金军。 随后多次奉命前往金营谈判,但最终因议和罪被降职。 南宋初年,出使金国,受到金国的器重,渐进翰林学士、礼部尚书,封开国河内郡公。 金人被称为"国师"。 他因反对南征浪费金钱和劳力,并喜欢嘲笑女真贵族而被诬陷叛国。 结果,他的家人一百多人自焚身亡。 宋人追谥苏民,是因为不忘故土。
宇文绍杰
南宋大臣。 字亭臣,劫首选仙魔阁宇文世元之子。 祖籍成都广都(今四川双流)。 他最初被任命为州县官员。 晋升进士。 疲惫地搬到宝墨阁等待系统,了解泸州。 当时,韩周周提议起兵北伐。 少杰上书周周,说有报仇之心,无报仇之策;开疆有害无益,不顾国力而铤而走险。 周周看到这本书不高兴。 他被召回,告诉镇江府,宝文阁正在等他。 除湖北、北京外,又遣宣府使西行,获知江陵府。 统帅高乐大肆杀戮掠夺,少杰召兵收兵,有人指责越宗部队抄袭掠夺,便用棍棒杀掉,军民皆大欢喜。 官员抵达端明宫并签署信函枢密院事务,去世。 谥钟惠。
宇文公亮
元代文学家。 子珍,出生于成都,后移居吴兴(今浙江湖州)。 元通进士。 授婺源府同知,改余姚府,知会稽县事,迁高邮府提官,除国子助教授,调翰林院编修、国史院编修,因病辞官。 后又被召任太学监、江浙两省,又改任岭南联访问秘书。 他死后,他的后人私下称他为春杰先生。 着有《遮归集》、《游记》、《碧水集》、《逸斋诗稿》、《玉堂稿》、《阅中行茂》等著作。
其他宇文
男性名人宇文:
宇文永庆等。
女名人宇文:
宇文翠等。
以上就是全部内容,更多精彩请继续关注小编。
- END -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姓宇文的名人-姓名学
宇文姓(拼音:yǔ wén xìng),在《百家姓》中排名第433位。在2007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300位以外。历史上部分姓宇文的名人宇文肱北朝北魏将领。武川(今属内蒙)人。鲜卑族,宇文泰父。魏明帝时,破六韩拔陵起义,肱聚兵攻杀破六韩拔陵部将卫可孤。迁居中山。后率众归鲜于修礼军,被魏军击败,战死。北周追尊为德皇帝。宇文测(489-546),北朝西魏将领。字澄镜,宇文泰族子。测性沉密,少笃学。起家奉朝请、殿中侍御史、安东将军。尚宣武帝女阳平公主,拜驸马都尉。从孝武帝西入关,进爵为公。西魏文帝大统四年(538),拜侍中。六年,坐事免。不久,除骠骑大将军、大都督、行汾州事。八年,加金紫光禄大夫,转行绥州事。十年,征拜太子少保。十二年十月,卒于位。宇文显和(498-554),北朝西魏将领。好读书,驰马能左右射。少袭爵,与魏孝武帝有布衣交,帝用为阁内大都督。共议西附宇文泰,又护帝至关中。宇文泰用为帐内大都督。后进位仪同三司、散骑常侍。魏恭帝元年卒。宇文泰(505-556),北朝北魏、西魏将领。字黑獭,代郡武川(今内蒙古武川西)人,鲜卑族。年轻时随父参加鲜卑族起义,后投靠北魏尔朱荣,参与镇压义军,授武卫将军、征西将军。北魏分裂后,任西魏太师、大丞相、柱国大将军。他治军整肃,深谋远虑,善于用间。西魏大统三年(537)正月,采纳直事郎中宇文深建议,以近万锐卒,潜出小关(陕西古潼关南侧),出其不意地击败东魏骁将窦泰军,俘万余人。十月,在沙苑之战中,他先遣将侦察,后从容设伏,大获全胜,俘东魏高欢军七万余人,除选留二万士卒外,余均释放。在东西魏战争中,指挥作战数十次,多获胜利,为建立北周奠定了基础。他推行“均田制”,使西魏经济得到发展,国力逐渐强盛。在此基础上,创立了“府兵制”,建立由柱国、大将军、开府等逐级统领制度,扩大了兵源,加强了朝廷对军队的控制。这一兵制为后世沿用近二百年,在中国古代兵制史上,占有重要地位。北周建立后,追尊为文帝。宇文导(511-554),北朝西魏将领。字菩萨,颢子。随宇文泰入关中,西魏文帝初为领军将军,率领禁军。泰与高欢作战。常留守后方。大统四年(538),为华州刺史。泰军於洛阳大败,赵青雀、于伏德等乘时据长安、咸阳。导由华州率军攻破咸阳,又与泰合师收回长安。后出守陇右,卒于上邽,谥孝。宇文深(?-568),北朝北周臣。字奴干,测弟。起家秘书郎。好读兵书,有谋略。宇文泰用为相府主簿。为泰筹划擒窦泰、取弘农及沙苑作战方略。封长乐县侯。周武帝保定初,为京兆尹,转司会中大夫。为政严明,抑制豪右,受人赞誉。宇文护(约515-572),北朝北周权臣。武川(今内蒙古武川西)人。宇文泰之侄。早年跟随宇文泰征战,在与东魏的交战中屡建战功,又与于谨南征梁朝江陵。西魏恭帝三年(556)宇文泰死,诸子幼小,遗命宇文护掌管国家大政。他以宇文泰嗣子宇文觉幼弱,想乘宇文泰的权势和影响尚存时早日夺取政权,因迫使西魏恭帝禅位于周。次年,宇文觉称周天王,建立北周。护为大司马,封晋国公,旧日与宇文泰并肩的大将赵贵、独孤信对宇文护不服,宇文觉也不满他专权,图谋诛护不果,反被其先发制人,杀赵贵,令独孤信自杀。宇文觉被废黜而死。宇文护迁大冢宰(当时的宰相),并拥立宇文泰另一个儿子宇文毓(周明帝)。明帝好学有识,为宇文护所畏,武成二年(560)又被他毒死,立宇文泰四子宇文邕(周武帝),实际大权仍由宇文护掌握。护虽性宽和而不识大体,委任非人而久专权柄,又素无戎略,两次伐齐都大败而归。诸子贪残,僚属恣纵,蠹政害民。宇文邕与弟卫王宇文直策划,于建德元年(572)杀死宇文护。宇文神举(531-578),北朝北周将领。代郡武川(今属内蒙古)人。鲜卑族。周文帝宇文泰族子。父显和,仕魏,为孝武帝进入关之计。后随从入关。神举以周明帝初,起家中侍上士。明帝留意文学而神举雅好篇什,常得侍从。周武帝保定间,历任车骑大将军、仪同三司诸职。建德元年为京兆尹,三年,出为熊州刺史。从周武帝伐齐,齐平,为并州刺史。宣政元年(578),周武帝卒,幽州人卢昌期、祖英伯等举兵反周,卢思道亦预其事。神举率兵平乱,见思道,令作露布,乃释其罪。又从越王宇文盛平稽胡,败突厥。师还,以武帝时尝与王轨、宇文孝伯言宣帝之短于武帝,兼以功高,宣帝使人鸩之,卒于马邑。史称宇文神举“博涉经史,禁果篇章”。宇文毓(534-560),北朝北周皇帝。小字统万突。鲜卑族。宇文泰庶长子。西魏大统十四年(548),封宁都郡公。北周建国后任柱国,岐州刺史。557年被宇文护立为天王,宇文护辅政专权。559年宇文护归政,始亲政,称皇帝,改元武成。仍受制于宇文护。武成二年(560)四月,被宇文护毒死。葬昭陵。谥明皇帝,庙号世宗。年号武成。宇文觉(542-557),北朝北周创建者。字陁罗尼。鲜卑族。代郡武川(今属内蒙古)人,西魏权臣宇文泰第三子。初封略阳郡公。西魏恭帝三年(556)三月,命为安定公世子。十月,宇文泰死,宇文觉继承其官爵,任太师、大冢宰,封周公。次年正月,在堂兄宇文护的扶持下代西魏称天王,建国号为周,定都长安(今陕西西安),史称北周。即位后,不满宇文护专权,与司空李植等密谋诛之,事泄,557年十月被宇文护废为略阳公,月余被杀。葬静陵。周武帝时,追谥为孝闵皇帝。宇文虬北朝北周将领。字乐仁,武川(今属内蒙古)人。骁悍有胆略。少从征讨,累有战功,封南安侯。后为独孤信帐内都督,随信奔梁。复回归,进爵为公。从复弘农,破沙苑,战河桥,皆有功,累迁南秦州刺史、骠骑大将军、开府仪同三司。虬每经战阵,必身先士卒,故上下同心,战无不克。后拜金州刺史、大将军卒。宇文邕(543-578),北朝北周皇帝。小字祢罗突。鲜卑族。武川(今内蒙古武川西)人。宇文泰第四子。武成二年(560),权臣宇文护毒死明帝宇文毓,护立时为大司空、鲁国公的宇文邕为帝。仍掌朝政。建德元年(572),宇文邕诛杀宇文护,始亲自处理国务。宇文邕生活俭朴,诸事希求超越古人,对宇文护及北齐所修过于华丽的宫殿一律焚毁,对下严酷少恩,但果断明决,耐劳苦,征伐时躬亲行阵,得士卒死力。四年,他独与齐王宇文宪等少数人策划,力排众议,决定伐齐并亲自统军围攻金墉城(今河南洛阳),因病还师。次年又率大军伐齐,几路并进,攻克平阳(今山西临汾)。围晋阳(今山西太原西南)时军事失利,自己仅得免。其后听从宇文忻“死中求生,败中取胜”的建议,终于攻克晋阳。六年,入邺,灭北齐。齐境有北魏所俘河西人世为厮役的杂户,周境有从东魏及南朝梁江陵俘虏的良人没为奴婢,他都豁免为良人。建德二年,宇文邕确决三教先后,以儒为先,道次之,佛教最后。次年禁佛、道二教,沙门、道士并令还俗,为历史上三武废佛之一。突厥强盛,目北齐、北周为在南两儿。宇文邕不得不娶突厥公主为后,灭齐之后,宣政元年(578)率军分五道伐突厥,未成行而病死。谥武帝。宇文贵(?-576),北朝北周将领。字永贵,其先昌黎(今属河北)人,后徙居夏州(今陕西横山县西)。善骑射,有将帅才。魏正光末,破六韩拔陵围夏州,刺史婴城固守,以贵为统军。后从尔朱荣,以战功封革融县侯。大统中,屡著战功,官至大将军。周孝闵帝即位,进位柱国,封许国公,历官大司徒、太保。天和中出使突厥,回至张掖卒。宇文孝伯(543-578),北朝北周臣。字胡三,深子。少被宇文泰抚养。与武帝同日生,同学,相知甚深。邕即位,以与其共读为由,引置左右,方得联络内外,诛杀宇文护。为左宫正,辅太子赟,数言赟过。帝出京,常令其留守。帝将卒,执手托以后事,即令为司卫上大夫。入京镇守。宣帝初,为小冢宰,数言朝政得失,拒助帝杀齐王宪,赐死。后杨坚言:若孝伯在,己即无机遇。宇文宪(544-578),北朝北周宗室。字毗贺突,宇文泰第五子,周武帝宇文邕弟。性通敏,有度量。少与邕俱受《诗》、《传》,咸综机要,得其指归。魏恭帝元年(554),封安城郡公。北周孝闵帝即位,拜骠骑大将军、开府仪同三司。明帝即位,授大将军。武成初,除益州刺史,进封齐国公。宪时年十六,善于抚绥,留心政术,进位柱国。武帝保定中,征还京师,拜雍州牧。天和三年(568),以宪为大司马,治小冢宰,雍州牧如故。七年,宇文护被杀,乃以宪为大冢宰。建德三年,晋爵为王。宇文直北朝北周宗室。字豆罗突,邕同母弟。周初封卫国公,附宇文护。武帝天和中与陈军作战兵败,免职。遂怨护,助邕杀护。求为大司马,帝未许。建德三年(574)进爵为王。同年,帝赴云阳宫,直在长安举兵攻宫城。事败,逃至荆州被擒,免为庶人,囚于别宫。不久被杀。宇文俭(?-578),北朝北周宗室。字侯幼突,宇文泰子。明帝武成初,封谯国公。武帝天和中,拜大将军,迁柱国,出为益州总管。建德三年(574),进爵为王。五年,东伐,攻永固城,拔之。六年,拜大冢宰。宣政元年(578)二月卒。宇文达(?-580),北朝北周宗室。字度斤突,宇文泰子。性果决,善骑射。明帝武成初,封代国公。武帝天和元年(566),拜大将军。建德初,进位柱国,出为荆州刺史。三年(574),进爵为王。出为益州总管。宣帝即位,进位上柱国。静帝大象元年(579),拜大右弼。二年,为隋文帝杨坚所杀。宇文招(?-580),北朝北周宗室、文人。字豆卢突。代郡武川(今属内蒙古)人。鲜卑族。宇文泰子。幼聪颖,博涉群书,好属文,学庾信体,词多轻艳。魏恭帝三年(556),封正平郡公。周明帝武成初(559),封赵国公。武帝建德元年(572)封王。历官柱国、襄州总管、大司空、大司徒等。宣政(578)中,拜太师。静帝立,杨坚'>;隋文帝杨坚辅政,宇文招与越王宇文盛等谋诛之,为隋文帝所杀。所著文集,《周书》本传谓十卷,《隋书·经籍志》著录为八卷,今佚。宇文逌(yōu)(?-580),北朝北周宗室、文人。字尔固突。代郡武川(今属内蒙古)人。鲜卑族。宇文泰之子。少好经史,解属文。周明帝武成初(559),封滕国公。武帝天和末(571)拜大将军。建德初(572)进位柱国,三年(574)为滕王。宣政元年(578)为上柱国。静帝大象二年,为杨坚所杀。《周书》本传谓“逌所著文章,颇行于世”。《隋书·经籍志》有《滕简王集》八卷。今佚。存《至渭源诗》一首,见《初学记》卷六,逯钦立辑入《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》。又《庾信集》即逌所编,并作《庾信集序》一篇,见今本《庾开府集》,清严可均辑入《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》。宇文福北朝北周将领。河南洛阳(今属河南)人。孝文帝太和初,为羽林郎将,数有战功。魏迁都洛阳,福奉命规划牧地,在黄河南北地近千里,放养杂畜。后攻高车败,被贬。宣武帝即位,用为南征统军,有战功。历任豫、瀛州刺史,太仆卿,怀朔镇将。卒于镇,谥贞惠。宇文赟(559-580),北朝北周皇帝。字乾伯。鲜卑族。邕长子。邕虑其不堪重任,待其严格,朝见如群臣,有过则杖责。初即位,下令严律法;任用北齐官员。杀齐王宪,令左右密察群臣言行。法严刑苛,禁臣下有高大之称。次年,以子衍为皇帝,自称天元皇帝。大兴土木,恣意声色。对国家典章制度等,皆有变革。大象二年令杨坚出为扬州总管。事未行,病,召坚入宫。卒,谥宣帝。宇文赞(?-580),北朝北周宗室。字乾依,武帝宇文邕子,初封汉国公。建德三年(574),进爵为王,仍柱国。静帝大象二年(580),杨坚辅政,欲顺物情,乃进赞上柱国、右大丞相。外示尊崇,实无权柄。后转太师。不久,为坚所杀。宇文贽(?-580),北朝北周宗室。字乾信,武帝宇文邕子,初封秦国公。武帝建德三年(574),进爵为王。静帝大象二年(580)五月,进上柱国。六月,迁大冢宰。八月,进位大右弼。不久,为杨坚所杀。宇文盛(?-580),北朝北周宗室。字立久突,宇文泰子。明帝武成初,封越国公。武帝天和中,进爵为王。四年(569),大军伐齐,盛为后一军总管。并州平,进位上柱国。从平邺,拜相州总管。宣政元年(578),入为大冢宰。静帝大象元年(579),迁大前疑,转太保。同年出就国。二年,朝京师。其秋,为隋文帝杨坚所杀。宇文忻(523-586),隋将领。京兆(治今陕西西安)人,本籍朔方(治今内蒙古乌审旗南白城子),字仲乐。少时即精骑射,慷慨有大志,自谓可胜过韩信、白起、卫青、霍去病等名将。北周时,从韦孝宽守玉壁,从武帝攻拔北齐晋阳,均以骁勇敢战立功。周末,从高颎、韦孝宽破尉迟迥,功为诸将之最。进封英国公。入隋,以宿将遭忌,乃与梁士彦等谋反,事泄被杀。宇文阐(573-581),北朝北周皇帝。本名衍。鲜卑族。宣帝长子。大成元年(579),封鲁王,不久立为皇太子。同年二月受父禅即位,年仅7岁。改元大象。外戚杨坚执掌朝政,恢复佛、道两教,大杀周朝宗室。大定元年(581)二月,被迫禅位于杨坚,封介国公,北周亡。同年五月被杀。葬恭陵。谥静帝。宇文庆隋将,字神庆,祖籍武川(今属内蒙古),后为洛阳人,鲜卑族,宇文氏族子。周初受业东观,颇涉经史。后应募从征,以功授都督。复从武帝转战各地,拔高壁,克并州,下信都,功居诸将之首,故进位大将军,封汝南郡公。入隋,拜左武卫将军,进上柱国,出为凉州总管。后还都,卒于家。宇文恺(555-612),隋建筑家。字安乐,朔方夏州(今陕西靖边)人。出身贵族世家,三岁赐爵双泉伯,七岁晋封安平郡公。多技艺,有巧思,建筑知识渊博。历任营建宗庙副监、营建新都副监、检校将作大匠、仁寿宫监、将作少监、营造东都副监、将作大匠、工部尚书等职。宇文恺最大功绩是主持规划和修建长安城与洛阳城。所建长安城(初名大兴城,唐朝改称长安)气象雄伟,规模宏大。开皇二年(582)六月始兴建,次年三月初步竣工。全城分宫城、皇城、外廓城三部分,宫城北面有广大禁苑。分区设计十分科学,有宫殿、衙署、住宅、商业不同区域。城内街道宽直,整齐划一,共有南北大街十一条,东西大街十四条,构成便利的交通网。城内水源丰富,有龙首渠、清明渠、永安渠。航运通达、排水方便,渠水迂回曲折,汇成多处池塘,成为秀丽风景区。大业元年(605),宇文恺主持规划和修建另一座大型都市——洛阳城,设计大体与长安城一致,只形式上不完全对称,宫殿比长安城更富丽堂皇。宇文恺擅长城市规划设计,对大型宫殿建筑技术有独到研究。炀帝时所造“大帐”,下面可坐几千人;所造“观风行殿”,能任意集合和分散,殿上可容侍卫几百人,殿下装有轮轴,能自由移动,别具风格。宇文恺在城市规划建设和宫殿建筑技术方面,有很高成就,堪称一代建筑大师,对中国建筑技术发展作出巨大贡献。著有《东都图记》二十卷、《释疑》一卷和《明堂图议》二卷等书,今佚。宇文述(?-616),隋朝将领。字伯通,代郡武川(今内蒙古武川南)人,出身鲜卑贵族。北周末以军功拜上柱国,封褒国公。隋开皇初,拜右卫大将军,平陈之役,任行军总管,率兵三万从六合渡江。时晋王杨广镇扬州,欲拉拢述附己,遂奏请文帝任述为寿州刺史总管。杨广与述计谋夺太子位,述建议广收买朝中宰相杨素等。于是述、素二人共谋立杨广为太子。及后炀帝即位,宇文述参预朝政,与苏威并重。帝后以述为左卫大将军,封许国公,总领军事。后从炀帝幸榆林,西击吐谷浑。第二年又随炀帝西幸,登燕支山,西域诸国来朝。宇文述善于供奉,深得炀帝欢心,言无不从,势倾朝廷,宠遇莫与为比。但性贪鄙,接受各方馈赠无数,金宝山积,僮仆千人,骄奢无度。大业八年(612年),炀帝出征高句丽,以宇文述率军渡鸭绿江,述自恃小胜而骄,中高句丽军诱兵之计,军至平壤,被高句丽军掩击,大溃不止,三十万五千隋军惟余二千七百人逃归辽东。炀帝大怒,除述为民。次年又复起用,从征高句丽。适杨玄感起兵反隋,炀帝回师命述讨玄感,大破之。十二年,宇文述劝炀帝幸江都。不久,述在江都病重。述子化及、智及曾因获罪被谴,故临死前乞请炀帝照顾二子。炀帝以化及为右屯卫将军,智及为将作少监。宇文化及(?-619),隋代末年叛军首领。代郡武川(今内蒙古武川西)人。隋大将宇文述之子。杨广为太子时,他领禁军,很受宠信。隋炀帝即位,授他为太仆少卿,又以其弟士及娶南阳公主。大业年间,义军、叛军蜂起,炀帝的随从禁卫多关中人,不愿从炀帝久驻扬州,打算自行回本土。统领骁果的武贲郎将司马德戡等得知此状,便集兵数万,于大业十四年(618)发动叛乱,推化及为主,缢杀炀帝,立秦王杨浩为帝。化及自称大丞相,引兵10余万西归。时东都群臣奉越王侗继帝位于洛阳,招瓦岗军领袖李密为太尉,使讨伐化及。双方战于黎阳(今河南浚县北),化及屡败,北走魏县(今河北大名西南),将士屡叛归李密。化及自知必败,叹曰:“人生固当死,岂不一日为帝乎!”于是毒杀杨浩,即帝位于魏县,国号许,改元天寿。武德二年(619),唐遣李神通攻化及,化及东走聊城。时窦建德已立夏国,遂以讨逆为名,往攻聊城,神通退兵。同年建德擒化及,槛送襄国(今河北邢台),与其两子同时处斩,其所建政权许灭亡。宇文士及唐将领。字仁人,京兆长安人。父述,为隋右卫大将军。隋开皇末(601),封新城县公。妻炀帝女南阳公主,为尚辇奉御等职。其兄宇文化及杀炀帝,封其为蜀王,从化及至黎阳。与封德彝归唐,授上仪同。从讨宋金刚、王世充等有功,武德八年(625)任检校侍中、太子詹事。太宗即位,拜中书令,检校凉州都督。后改蒲州刺史,迁右卫大将军。为政宽简,侍帝谨敏。以殿中监卒。赠左卫大将军、凉州都督,谥曰纵,陪葬昭陵。宇文成都宇文成都,小说《说唐》《忠义响马传》《兴唐传》中人物,宇文化及之子。被隋炀帝封为天保大将军之职。兵器凤翅镏金镋[tǎng],被称为隋唐第二条好汉,在四平山力挫三杰。曾在晋阳与李渊之子李元霸比武,输给李元霸。与瓦岗寨英使一柄凤翅镏金镋,重三百二十斤”,传说为九天应元雷神普化天尊转世。雄为敌,帮助其父夺取隋朝天下,在扬州被李元霸所杀。历史上,宇文化及有二子:宇文承基、宇文承趾,宇文化及同时被窦建德斩杀。宇文融(?-约730),唐臣。京兆万年(今陕西西安)人。开元初任监察御史。时土地兼并严重,人口流失,税收受到影响。他建议检括逃亡户口和籍外占田。并自任劝农使,率判官二十余人出使各地,清出客户八十余万和大量土地。开元十七年(729),拜黄门侍郎,同中书门下平章事。他善于荐举人才,在相期间,荐宋璟为右丞相、裴耀卿为户部侍郎、许景先为工部侍郎。在相位仅百日即罢贬为汝州刺史,又流岩州,卒于途中。宇文鼎唐臣。字周重,河南(今河南洛阳)人。御史中丞宇文邈之子。元和六年(811),与江淮从事李公佐会于汉南。长庆初,任右拾遗,与李珏等进言劝穆宗戒酒色。历仓部员外郎、左司员外郎、吏部员外郎。大和三年(829),自吏部郎中为御史中丞。又兼刑部侍郎。六年,为户部侍郎、判度支。出为华州刺史。八年,坐赃事贬循州刺史。宇文之邵(1029-1082),北宋学者。字公南,汉州绵竹(今属四川)人。进士及第,为文州曲水县令。神宗即位,上疏言政事,不报,遂以太子中允致仕。自强于学,不易其志,退居十五年,常为经史琴酒之乐,学者称止止先生。司马光、范镇等盛誉之,以为“位下而言高,学富而行笃”。元丰五年卒。著有《止止先生宇文公集》二十二卷,今已佚。宇文述中(?-1139),宋臣。字仲达,一作仲理,成都华阳(今四川双流)人。崇宁二年(1103)进士。入仕后曾任中书舍人、翰林学士承旨等职。宣和六年(1124)官至尚书右丞。后出为地方官。南宋初知濮州时被俘,金人嘉其忠义放归,乃以光禄大夫出知潼川府。绍兴元年(1131)辞官,以其弟宇文时中代理府事。从此闲居至卒。宇文虚中(1079-1146),金臣。字叔通,宇文粹中之弟。三十一岁举进士,历任知县、知州及起居舍人,中书舍人、大学士等职,靖康元年(1126)官拜佥书枢密院事。任内先坚决反对联金灭辽,并积极组织军民抵抗入侵金军。继而多次奉命赴金营谈判,终以议和之罪被贬。南宋初年出使金国,受其重用,渐官至翰林学士承旨、礼部尚书,爵封河内郡开国公。金人称为“国师”。因累以费财劳人为由反对南征,且好讥讪女真贵族而被诬谋反。结果率全家百余口自焚而卒。宋人以其不忘故国,追谥肃愍。宇文绍节南宋臣。字挺臣,显谟阁待制宇文师瑗养子。成都广都(今四川双流)人。初补官仕州县。举进士。累迁宝谟阁待制、知庐州。时,韩侂胄方议举兵北伐。绍节致书侂胄,认为有复仇之志,无复仇之略;有开边之害,无开边之利,不量国力,冒险进取。侂胄见书不乐。召还,以宝文阁待制知镇江府。除湖北京西宣抚使,知江陵府。统制官高悦肆意杀掠,绍节召至,收其部曲,旋有人控诉悦纵所部剽劫者,加以杖杀,兵民皆欢喜。官至端明殿学士、签书枢密院事,卒。谥忠惠。宇文公谅元文学家。字子贞,成都人,后徙吴兴(今浙江湖州)。元统进士。授婺源州同知,改余姚州,知会稽县事,迁高邮府推官,除国子助教,调翰林应奉兼国史院编修官,以病告辞。后召为国子监丞、江浙提学,改佥岭南廉访司事。卒后门人私谥纯节先生。通诸子百家之书,著述甚多,著有《折桂集》、《观光集》、《辟水集》、《以斋诗稿》、《玉堂漫稿》、《越中行稿》等。其他宇文姓名人有晋宇文鲜卑族首领宇文莫槐、宇文莫廆、宇文屈云、宇文逊尼延、宇文乞得归、宇文逸豆归;南北朝东魏史学家宇文忠之,西魏将领宇文洛生、宇文颢,北周大臣宇文纯、宇文寔、宇文兴、宇文贞、宇文贤、宇文善,将领宇文亮、宇文延、宇文安庆、宇文椿;隋大臣宇文弼、宇文静礼、宇文皛、宇文智及,将领宇文协;唐大臣宇文颖、宇文节;宋大臣宇文昌龄、宇文常,学者宇文绍奕、宇文懋昭等。近当代宇文姓名人有经济学家宇文举,画家宇文洲,歌唱演员宇文永清等。姓宇文的男明星:宇文永清等。姓宇文的女明星:宇文翠等。
姓乐正的名人-姓名学
乐正姓(拼音:yuè zhèng xìng),在《百家姓》中排名第451位。在2007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300位以外。部分乐正姓历史名人:乐正子春:(生卒年待考),鲁国人。著名战国早期曾子门下弟子、思想家。乐正子春是曾子的门人弟子,他推广了曾紫的孝悌学说,为后世传播了一个十分著名的“乐正子春学派”。乐正克:(公元前300~前200年待考),鲁国人。著名战国晚期思孟学派的重要人物,孟子(孟轲)门下弟子。据典籍《礼记·王制》载:“乐正崇四术,立四教”。他是以职业为姓,他的祖先是学官。乐正克是深得孟轲信任的高才生。战国时代儒分为八,其中一派就是“乐正氏之儒”。由此可知,乐正克在战国时代是一位很有影响的人物。乐正克的伟大贡献,是其著名的教学理论专著《学记》。据国学大师郭沫若考证,这部思孟学派的著作正是乐正克所作。他从总结当时的教学经验出发,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教育教学方面的一系列问题,既对当时教学中存在的缺点提出中肯的批评,又提出了许多合理性的意见,是世界上最早集中系统地论述教育学的专著。《学记》主要是总结我国先秦时期大学教育的经验教训的,重点是讲大学教育的原则和方法,也涉及到当时的教育制度和学制,指出了当时教学中存在的缺点及其所引起的不良后果。文章谈到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,提出了尊师重道等教学中的一系列重要的问题。《学记》认为,教育的重要作用和目的在于“化民成俗”、“建国君民,教学为先”。求学之目的是“学为君也”。乐正克在著作中设计了一套完整的教育体制及严密的视导考核制度,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,主要是:教学相长原则;预、时、孙、摩原则;启发善喻原则;因材施教与长善救失原则;课内外结合、劳逸结合的原则等。乐正克在教学方法上提出了问答法、讲解法、练习法、比较推理法。对于学制,他写道:“比年入学,中年考校。一年视离经辨志,三年视敬业乐群,五年视博习亲师,七年视论学取友,谓之小成。九年知类通达,强立而不返,谓之大成。”《学记》赋予教师以崇高的地位,同时提出了严格的为师条件。如要既知教之所由兴,又知教之所由废,能够善喻等等。这些深刻而丰富的论述,为后世许多教育家所继承和发展,对于中国教育学、心理学的创立和发展有重大的影响。当然,乐正克又不可避免地具有一定的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。他在《学记》中提出了一些错误的主张,诸如消极抑制和体罚等,这些都是不可取的。尽管如此,《学记》依然是一部闪烁着古代教育思想的伟大著作。乐正子长:(生卒年待考),即墨人(今山东青岛即墨)。传说中的有缘成仙者。传说,乐正子长在鳌山(今山东青岛即墨卫镇)中遇到了一位仙人,那仙人送给他一颗仙丹,叫“巨胜赤散丸”。仙人告诉他,蛇吃了这种仙丹就可以化为龙,人吃了这种仙丹则可以长生不老,于是乐正子长便吞服了这颗仙丹。后来,乐正子长年过一百八十岁,还一直是面如童颜的样子,最后登上崂山成仙去了。
姓公孙的名人-姓名学
公孙姓(拼音:gōng sūn xìng),在《百家姓》中排名第428位。在2007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300位以外。历史上部分姓公孙的名人公孙轩辕黄帝姓公孙(一说为姬姓),名轩辕,号轩辕氏、有熊氏和归藏氏,被尊奉为“中华始祖”。据《史记·五帝本记》记载:“黄帝者,少典之子,姓公孙,名轩辕。……黄帝居轩辕之丘”。华夏族的缔造者,五帝之首,有些说法被列为三皇之一,是公认的中华民族的祖先。公孙侨公孙侨复姓公孙,名侨,字子产,又字子美,郑称公孙。春秋时期郑国的政治家和思想家。子产具有人本主义的思想,强调人事,但也不否认鬼神。提出“天道远,人道迩,非所及也”。在子产看来,人道先于天道,天道可以存而不论,人道则不能不察。被清朝的王源推许为“春秋第一人”。公孙鞅商鞅,卫国国君的后裔,姬姓公孙氏,故称为卫鞅,又称公孙鞅,后封于商,后人称之商鞅。在秦国执政十九年,秦国大治,史称商鞅变法。战国时期政治家,著名法家代表人物。公孙龙公孙龙(前320年-前250年),传说字子秉,中国战国时期赵国人,曾经做过平原君的门客,名家的代表人物,其主要著作为《公孙龙子》,西汉时共有14篇,唐代时分为三卷,北宋时遗失了8篇,到如今只残留6篇,共一卷。其中最重要的两篇是《白马论》和《坚白论》,提出了“白马非马”和“离坚白”等论点,是“离坚白”学派的主要代表。是著名的诡辩学代表著作,提出了逻辑学中的“个别”和“一般”之间的相互关系,但把它们之间的区别夸大,割断二者的联系,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思想体系。公孙述西汉末年割据者,称帝于蜀。后被东汉所灭。公孙度、公孙渊公孙度(150-204年),字升济,辽东襄平(辽阳)人。有二子,公孙康,康弟公孙恭,康子公孙晃、公孙渊。少随父迁居玄菟郡。初为玄菟小吏,继升尚书郎、冀州刺史,后被免官。东汉中平六年(189年),经同乡徐荣推荐,被董卓任命为辽东太守。公孙度到任后,厉行严刑峻法,打击豪强势力,使令行政通,羽翼渐丰。汉献帝初平元年(190年),中原地区董卓乱起,各地军阀无暇东顾。公孙度趁机自立为辽东侯、平州牧。继则东伐高句丽,西击乌桓,向南取辽东半岛,开疆扩土;又招贤纳士,设馆开学,广招流民,威行海外,俨然以辽东王自居。由于公孙度的锐意进取和苦心经营,使辽东地区在汉末三国的战乱年代,获得了暂时的安宁,推动了当地生产技术和封建文化的发展。公孙渊字文懿。魏大司马,封乐浪公。后自称燕王。为司马懿所破。公孙瓒公孙瓒(?-199)字伯珪,汉族,辽西令支(今河北迁安)人。东汉末年献帝年间占据幽州一带的军阀,汉末群雄之一。后为袁绍所破。
姓令狐的名人-姓名学
令狐姓(拼音:líng hú xìng),在《百家姓》中排名第431位。在2007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300位以外。历史上部分姓令狐的名人狐邵字孔叔,太原人,三国时期魏国弘农太守。父仕汉,为乌丸校尉。建安初,袁氏在冀州,邵去本郡家居邺。九年,暂出到武安毛城中。会太祖破邺,遂围毛城。城破,执邵等辈十馀人,皆当斩。太祖阅见之,疑其衣冠也,问其祖考,而识其父,乃解放,署军谋掾。仍历宰守,后徙丞相主簿,出为弘农太守。所在清如冰雪,妻子希至官省;举善而教,恕以待人,不好狱讼,与下无忌。是时,郡无知经者,乃历问诸吏,有欲远行就师,辄假遣,令诣河东就乐详学经,粗明乃还,因设文学。由是弘农学业转兴。至黄初初,徵拜羽林郎,迁虎贲中郎将。令狐楚唐朝大臣、诗人,字壳士,宜州华原人。他举进士后入仕,担任过中书待郎、尚书、仆射等官职,政绩卓著。他还常与名诗人白居易、刘禹锡唱和,李商隐也出自他的门下,但他本人所作的好诗并不多。他的儿子令狐绹也举为进士后入仕,后官至丞相。唐朝时令狐姓一族出了不少名人。令狐德棻唐朝时的著名学者,又名令狐熙子(583-666),宜州华原人。学问广博,博涉文史,早岁知名。高祖武德初为起居舍人,迁秘书丞。时经籍散缺,他向唐高宗奏请,用国库的钱收集天下的古书。他收集大量宝贵的古典书籍后,又组织人整理抄录,太宗贞观中请修梁、陈、周、齐、隋五史,自领周史,在中国文化史上做了一件承前启后的大事。高宗朝官弘文馆学士、太常卿。累迁国子祭酒。暮年著述尤勤,国家凡有修撰,无不参预。卒谥宪。有集传世。令狐愚(生卒年待考),字公治。著名三国时期曹魏国大臣。是王允之侄王浚的外甥,曹魏黄初年间出任和戎护军,后任曹爽府长史、兖州刺史。令狐愚曾经与王浚一起密谋废除曹芳,事未行而病卒。后来此阴谋败露,令狐愚依旧被魏邵陵厉公下令开棺暴尸。令狐整(生卒年待考),本名令狐延,字延保;敦煌人(今甘肃敦煌)。著名北周大将军。世为西士冠冕,祖父令狐绍安,官至郡守。自幼聪敏,沉深有识量,沉深有识量,家藏万卷书,曾任州主簿。西魏初年,在西魏孝武帝元修西迁时,尚书右丞、西道行台元荣的女婿邓彦据瓜州,拒不受代。西魏大统十一年(公元545年),令狐整协助西魏河西大使申徽抓获邓彦送往京师,宇文泰嘉其忠节,表为都督,授寿昌郡守。令狐整以国难未宁,欲举宗亲效力,遂率乡亲两千余人入朝,随宇文泰军征讨,赐姓宇文整。北周初年,令狐整出任丰州刺史,累迁骠骑大将军、开府仪同三司,加侍中。北周武帝宇文邕建德二年(公元573年)病逝。有子令狐熙。令狐熙(生卒年待考),令狐整之子。著名隋朝大臣。性情端重,不妄通宾客,博览群书,尤明三礼。北周时期,令狐熙因精通经史,被任为吏部上士,后转夏官府都上士,俱有能名。隋高祖杨坚受禅后,令狐熙累迁鸿胪卿兼吏部尚书。历任汴州刺史、桂林总管等官职。令狐綯(生卒年待考),字子直,令狐楚之子;宜州华原人(今陕西耀县)。著名唐朝大臣。举进士,擢累左补阙、右司郎中,出为湖州刺史。唐大中初年,召为考功郎中、知制诰,入翰林为学士,进中书舍人,再迁兵部侍郎,俄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(宰相)。他在翰林院时,曾与唐宣宗在皇宫探讨学问到深夜,唐宣宗命人用皇帝座车并金莲花炬送他回翰林院,人们看见,以为是天子驾临。唐懿宗嗣位后,令狐綯出为河中节度使,徙宣武、淮南。唐僖宗时,官至凤翔节度使,封赵国公。令狐彰(生卒年待考),字伯阳;京兆富平簿台村人(今陕西富平),祖先自炖煌内徙。著名唐朝大臣。父濞,为世善吏。始,尉范阳,通民家女,生令狐彰。罢归,留令狐彰母所。既长,志胆沈果,知书传大义,射命中。初从安禄山,署左卫郎将。曾与张通儒入长安,又署左街使。二京平,走河朔安史之乱期间,史思明让博州刺史令狐彰担任滑郑汴节度使,率领数千士兵戍守滑台。令狐彰秘密通过中使杨万定上表请求归降,又将军队转移到杏园度驻扎。唐肃宗大悦,下书慰劳。史思明怀疑令狐彰叛变,派遣部将薛岌包围他。令狐彰谕众以大谊,皆感附死力。后令狐彰与薛岌交战,将薛彰打得大败,于是以麾下数百将士跟随杨万定入朝。甲午(初十)唐肃宗赐甲第、帷帐、什器,任命令狐彰为滑州、卫州等六州节度使。河朔平定后,令狐彰被加兼御史大夫,封霍国公,检校尚书右仆射。后来唐肃宗让节度使们结成亲家,互相牵制,薛嵩、田承嗣、令狐彰三人互为姻亲。
姓拓跋的名人-姓名学
拓跋姓(拼音:tuò bá xìng),在《百家姓》中排名第454位。在2007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300位以外。历史上部分姓拓跋的名人拓跋珪北魏道武帝(371-409),北魏(386-556)王朝的建立者,386-409年在位。鲜卑族拓跋部人。先世曾建立代国,为符坚所灭。淝水战后,他乘机复国,初称代,不久改称魏。皇始二年(397年)攻破后燕都城中山(今河北省定县),拥有黄河以北地区,成南北朝对峙之势。次年建都平城(今山西省大同)。他使鲜卑人分地定居,从事耕种;任用汉族地主官僚,加速鲜卑社会发展。晚年政事苛暴,为次子拓跋绍杀死。拓跋嗣北魏明元帝(392-化解423),409-423年在位。在位15年,礼爱儒生,好学史传,采集经史,隆基固本,内和外辑,可以称得上是北魏开国以来的一位仁厚的守成之主。对内巩固王朝统治,对外趁刘裕病死时进攻宋国,费了不少气力,取得了河南一些地方,在付出相当的代价后,算得上是取得了南北朝战争的第一次胜利。由于长途攻战劳顿,拓跋嗣回到平成就病死了。可以说他是北魏重要的但又是过渡性的皇帝。终年32岁。拓跋焘北魏太武帝(408-452),423-452年在位。字佛貍。鲜卑族拓跋部人。北魏明元帝拓跋嗣长子。北魏太常七年(422年)四月被封为泰平王,旋立为皇太子。次年十一月即皇帝位,任用崔浩等汉族士人为谋臣,纳其谋略,整顿内政,屯田练武,增强国力;把握作战时机,依靠鲜卑骑兵,先后攻灭夏、北燕、北凉,破柔然,击敕勒,袭山胡,降鄯善,逐吐谷浑,攻取南朝宋之虎牢(今河南省荥阳西北汜水镇西)、滑台(今滑县东)等地,统一了中国北方。在历次战争中,拓跋焘常亲自率军出征,决策雄断,部署周密,讲究战法,临阵勇猛,多获胜利。正平二年二月,被中常侍宗爱谋杀。拓跋宏北魏孝文帝(471-499),即拓跋宏,亦即元宏,北魏皇帝。即位时仅五岁,太皇太后冯氏当国。太和十四年(490年)冯太后死,始亲政。亲政后,进一步推行改革:太和十七年(493年)孝文帝从平城(今山西省大同)迁都洛阳;后又改鲜卑姓氏为汉姓,藉以改变鲜卑风俗、语言、服饰;此外又鼓励鲜卑和汉族通婚;评定士族门第,加强鲜卑贵族和汉人士族的联合统治;参照南朝典章制度,制定官制朝仪。孝文帝的改革,对各族人民的融合和各族的发展,起了积极作用。沈太和二十年正月初三(496年2月2日)孝文帝命鲜卑贵族改用汉姓。他说:魏的祖先出于黄帝,以土德王。“夫上者,黄中之色,万物之元也。”故改姓元。拓跋子推(生卒年待考),代北人(今山西代县)。著名北魏大臣。拓跋·子推是北魏献文帝的叔叔,时任北魏王朝的京兆尹。当时北魏献文帝不想作皇帝了,准备将其位让给叔父京兆尹拓跋子推,乃派人驰往漠南,向河西王秃发·傉檀之子秃发·源贺征求意见。秃发·源贺按照鲜卑传统的父终子及的礼仪,坚决代表不可,之后驰驿入长安,向北魏献文帝正色谏阻,最后北魏献文帝听取了秃发·源贺的意见,没有将将帝位传给拓跋·子推,而是传给了儿子拓跋·宏。拓跋·子推是北魏王朝的资深贵族,也是反对北魏孝文帝推行改革政策的主要反对派首领。当改革触动了很多贵族豪强的根本利益时,以拓跋·子推为首的少数旧贵族千方百计进行反扑,他逼死了北魏孝文帝的挚爱林明珠诱使太子拓跋·恂(元恂)触犯刑律,迫使北魏孝文帝忍痛杀死了太子。拓跋禧(公元?~501年待考),汉名元禧,字永寿,北魏孝文帝之弟;平城人(今山西大同)。著名北魏咸阳王。拓跋·禧是南北朝北魏宗室大臣,任太尉,封咸阳王。北魏孝文帝逝世后,拓跋·禧受遗诏辅政。拓跋·禧为人骄奢成性,贿赂公行,以奴仆臣吏广营田产,开采盐铁,为北魏宣武帝所恶后,阴谋举兵反叛,事泄被杀。拓跋·禧所为,史称“世宗颇恶之”。拓跋·禧特别喜欢猜谜。《北史》上记载,拓跋·禧因谋反事败逃亡出走,在途中还要侍从兼防阁尹龙武给他出谜解闷。拓跋·澄(生卒年待考),汉名元澄;平城人(今山西大同)。著名北魏任城王。拓跋·澄能征善战,骁勇异常。在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改革的过程中,反对改制的鲜卑贵族穆泰、陆睿勾结镇北大将军拓跋·思誉(元思誉)发动兵变,以抵制改革,另立新君。北魏孝文帝急派任城王拓跋·澄率大军前往镇压,一举扑灭叛乱,将二人拘捕在平城狱中。之后,北魏孝文帝亲往审讯,诛杀穆泰,赐陆睿自尽。拓跋干(生卒年待考),汉名元干;平城人(今山西大同)。著名北魏河南王。拓跋羽(生卒年待考),汉名元羽,北魏献文帝之子;平城人(今山西大同)。著名北魏广阳王,宰相。拓跋雍(公元?~528年待考),汉名元雍,字思穆,北魏献文帝子,北魏孝文帝之弟;平城人(今山西大同)。著名北魏颍川王、高阳王,宰相。拓跋·雍先封颍川王,后改封高阳王。北魏宣武帝时,屡迁司空,议定律令。北魏孝明帝正光元年(公元520年),进位丞相,与侍中拓跋·叉(元叉)同决庶政。拓跋·雍一生富贵冠一国,一食值钱数万,有憧仆六千、使女五百,曾与河间王拓跋·琛(元琛)斗富。北魏孝庄帝执政初年,大都督尔朱荣发动河阴之变,拓跋·雍被杀。拓跋勰(公元473~508年),汉名元勰,字彦和,北魏献文帝之子,北魏孝文帝之弟;司州洛阳光睦里人(今河南洛阳)。著名北魏王朝政治家、文学家。拓跋·勰,是北魏历史上杰出的年轻政治家,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积极支持者,对推动北魏孝武帝的改革起到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拓跋祥(生卒年待考),汉名元祥,北魏孝文帝之弟;平城人(今山西大同)。著名北魏北海王。拓跋恂(公元482~497年),汉名元恂,北魏孝文帝之长子;平城人(今山西大同)。著名北魏孝文帝的大太子。拓跋·恂很早即被父亲北魏孝文帝立为太子。拓跋·恂素不好学,身体又肥胖,最怕洛阳的炎热天气,每每追乐旧都平城的凉爽,常思北归;又不愿说汉语、穿汉服,对所赐汉族衣冠尽皆撕毁,仍旧解发为编发左衽,顽固保持鲜卑旧俗。当时,中庶子高道悦多次苦言相劝,他不但毫无悔改之意,反而怀恨在心,因此他是反对改革、反对迁都的陈旧鲜卑贵族利用的主要工具。北魏太和二十年(公元496年)农历8月,北魏孝文帝巡幸嵩岳,要太子拓跋·恂(元恂)留守金墉城。北魏孝文帝的出巡给了他可乘之机,遂与左右合谋,秘密选取宫中御马三千匹,阴谋出奔平城,并亲手杀死高道悦于宫禁之中。事发后,幸亏领军大将拓跋·俨(元俨)派兵严密防遏各宫门,阻止了事态的发展。第二天清晨,尚书陆琇驰马奏报,北魏孝文帝闻讯大惊,中途急急折返洛阳,当即引见拓跋·恂,怒不可遏,列举其罪,亲加杖责,又令咸阳王拓跋·禧等人代替自己打了拓跋·恂一百多杖,直打得皮开肉绽,才拖出门外,囚禁于城西别馆。一个多月后,拓跋·恂伤势有所好转,方能起床行走。农历10月,北魏孝文帝在清徽堂引见群臣,议废太子拓跋·恂。太子的两个老师太傅穆亮、少傅李冲一齐脱帽叩头请罪,北魏孝文帝说:“你们请罪是出于私情,我所议论的是国事。‘大义灭亲’,古人所贵。今日元恂想违父叛逃,跨据恒、朔二州,犯了天下的头条大罪!这个小子今日不除掉,乃是国家大祸,待我百年之后,恐怕又要发生晋末的永嘉之乱。”农历12月,北魏孝文帝废拓跋·恂为庶人,囚禁于河阳无鼻城(今河南孟县),并派兵看守,仅给些布衣粗食,不至饥寒而已。北魏太和二十一年(公元497年)农历4月,北魏孝文帝再次巡幸长安,离开洛阳不久,负责督导拓跋·恂的御史中尉李彪就紧急秘密上表,告发拓跋·恂又与左右谋反。北魏孝文帝得报,急派咸阳拓跋·禧(元禧)与中书侍郎邢峦率人带着毒酒赶赴河阳,逼令拓跋·恂自尽,时年十五岁,敛以粗棺常服,就地埋葬。拓跋思誉(生卒年待考),汉名元思誉;平城人(今山西大同)。著名北魏镇北大将军。拓跋隆(生卒年待考),汉名元隆,北魏孝文帝之弟;平城人(今山西大同)。著名北魏安乐侯。拓跋超(生卒年待考),汉名元超;平城人(今山西大同)。著名北魏骁骑将军。拓跋乐平(生卒年待考),汉名元乐平;平城人(今山西大同)。著名北魏射声校尉。拓跋拔(生卒年待考),汉名元拔;平城人(今山西大同)。著名北魏前彭城镇将。拓跋珍(生卒年待考),汉名元珍;平城人(今山西大同)。著名北魏代郡太守。拓跋颐(生卒年待考),汉名元颐;平城人(今山西大同)。著名北魏朔州刺史、阳平王。拓跋丕(生卒年待考),汉名元丕;代北人(今山西代县)。著名北魏平阳公。因功拜东骑大将军。在鲜卑宗室中,他是德高望众的元老贵族,他年长北魏孝文帝四辈,为四朝老臣。不过,拓跋·丕之子拓跋·隆、拓跋·超,以及弟弟拓跋·业皆参与了抵制北魏孝文帝的改革,皆被镇压。拓跋业(生卒年待考),汉名元业,拓跋·丕之弟;平城人(今山西大同)。著名北魏抚冥镇将、鲁郡侯。拓跋丕后魏乐平王,因功拜东骑大将军。鲜卑宗室中,德高望众的元老贵族,长孝文帝四辈,为四朝老臣。拓跋平原后魏齐州刺史,以功拜镇南将军。孝文帝时,有妖人刘举,自称天子,拓跋平原亲自讨斩之。拓跋可悉陵后魏中军都督。他十七岁随太武帝狩猎时,遇一猛虎,空手搏杀之献给太武帝。